撰文:邱竑錡 律師
你是否曾幫朋友代簽?或是不小心修改了合約的內容,卻不知道這些行為可能已觸犯《偽造文書罪》?偽造文書是刑法中常見的相關犯罪之一,無論是冒簽、偽蓋印章,甚至是使用電子文書進行欺瞞,只要損及社會信賴,都可能面臨刑責。
我們將帶你一一解析偽造文書罪的法律定義、構成要件、常見誤區與初犯處理方式,協助你遠離法律風險,做好自我保護。
什麼是偽造文書罪?法律定義與處罰依據
偽造文書罪是刑法中常見的財產與誠信相關犯罪之一,主要用來處罰那些意圖欺騙或損害他人權益、製作或使用不實文書的行為。無論是親自動手偽造,或是明知為偽造卻仍使用,都可能構成犯罪。
根據《刑法》第210條至第216條的規定,偽造文書罪的核心精神是維護「文書的真實性」與「社會的公信力」。文書不只是書面記錄,也代表法律關係、權利義務與社會信賴,一旦被偽造,將可能導致金錢損失、名譽受損或權益遭侵害。
台灣刑法針對不同類型的偽造行為,設有下列相關條文:
- 私文書偽造(第210條):例如未經他人同意冒名簽租賃契約、改寫合約金額。
- 公文書偽造(第211條):例如偽造戶政事務所開立的戶籍謄本、法院公文。
- 特種文書偽造(第212條):例如偽造身分證、護照、車輛行照等具特殊法律效力的文書。
- 行使偽造文書罪(第216條):即使沒親手偽造,只要明知為偽造仍使用(如使用他人偽造的假護照),也會構成犯罪。
這些法條可以確保不論是製作者或使用者,只要涉入虛構、變造、冒名、仿造等行為,都可依法究責。
偽造文書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?
法院會依據下列五大構成要素進行審查,缺一不可:
- 行為主體:只要是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能構罪,法人雖不能直接構罪,但其負責人或員工偽造文書也可能連帶負責
- 行為客體:具有法律效力或社會信賴的文書,例如合約、保證書、身分證等,紙本與電子皆可能
- 主觀要件:需有故意,且常伴隨牟利、掩飾、規避責任等目的
- 客觀行為:偽造、變造或行使偽造文書皆構成客觀行為
- 危害結果:只要有足以損害公私利益的可能,即符合要件
實務上,即使只動了一個數字、添加一個簽名,或蓋了未授權的印章,若導致誤信,也可能構罪。
哪些行為可能構成偽造文書?你可能沒注意到的法律風險

不少人對「偽造」的定義有誤解,以為要做出假的證件才算。其實,以下這些日常行為,也可能落入偽造文書的法律風險中:
- 幫朋友代簽報名表、申請表
- 修改租賃契約上的金額、簽名時間卻未經他人同意
- 印上公司章但主管並未授權
- 用掃描方式「合成」他人簽名到文件上
- 使用偽造存摺、收入證明去辦理貸款或信用卡
📌 小提醒:即使這些行為沒有造成實際損害,只要可能影響對方權益或社會信賴,仍可能成立犯罪。
偽造印章是否也算偽造文書罪?
是的。根據實務見解,偽造章戳與簽名一樣,皆可構成偽造行為。以下情況皆屬偽造:
- 盜刻公司印章用印
- 蓋上未經授權的法人圖章
- 使用他人私章簽訂合約
只要印章是偽造或未經他人同意使用,就可能構罪。法院認為印章本身就是一種「身分識別與授權憑證」,與手寫簽名具同等效力。
電子文書也會構成偽造文書罪嗎?
會的。現代司法實務已明確指出,只要具有可讀性與法律效力的電子紀錄,也屬於文書。以下皆可能納入法律保護範圍:
- 電子郵件(例如偽造公司發出的合約確認信)
- PDF 格式的電子合約
- 雲端編輯但未經對方同意的會議紀錄、報價單
- 偽造數位簽章、電子憑證
法院重點在於:是否足以讓第三人信以為真、進而影響法律關係或財產行為,與是否為紙本無關。
偽造文書初犯會怎麼辦?處罰輕重與可能處理結果
若為初犯,是否會坐牢、留下前科,需依據下列因素:
- 是否造成重大損害或牟利情節?
- 是否展現悔意並積極和解?
- 是否具初犯身分且配合調查?
處理結果如下:
處理結果 | 說明 |
---|---|
不起訴 | 情節輕微,且已與被害人和解,案件可獲不起訴處分 |
緩起訴 | 檢察官給予觀察期,期滿未違規即可免訴 |
緩刑 | 判處有罪但未實際入監 |
判刑 | 若為情節重大或再犯,仍可能判實刑服刑 |
偽造文書可以和解嗎?達成協議後會不會就沒事?
偽造文書罪屬公訴罪,即使無被害人告訴也能起訴。但實務中,被害人諒解與和解內容會影響不起訴與量刑。
常見處理結果:
結果類型 | 法院或檢方處理 | 是否留下前科 |
---|---|---|
不起訴 | 情節輕微或已和解 | ❌ 不會 |
緩起訴 | 給予觀察期 | ❌ 不會 |
正式起訴 | 雙方未和解或情節重大 | ✅ 若定罪會有前科 |
和解金額視案件性質、損害程度、雙方協商為準。
偽造文書罪會留下前科嗎?
若被判有罪,即屬前科;罰金、拘役、緩刑皆會記錄。
不會留下前科的情況:
- 不起訴
- 緩起訴處分完成後三年內無違規
另依《刑法》規定,前科紀錄可於觀察期或刑期屆滿後一定年限內申請塗銷。
偽造文書罪是告訴乃論嗎?
不是。偽造文書屬於公訴罪,即使被害人不提告,檢察官仍可依法起訴。
常見誤解:「對方不告就沒事」或「有和解就不起訴」,實務上不一定成立,仍須依行為性質與社會影響評估是否提起公訴。
偽造文書罪的追訴期多長?
依《刑法》第80條與第83條規定,偽造私文書及公文書罪屬於20年追訴期。亦即,自犯罪日起20年內,檢察官都可依法提起公訴。
若為共犯或延後發現的情況,起算時間可能有所不同,建議個案由律師進一步確認。
常見偽造文書相關問題
Q1:偽造文書罪會構成詐欺罪嗎?
有可能。如果偽造文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交付財物、獲得利益,就可能同時構成詐欺罪。例如:用偽造的借據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,既構成偽造,也可能涉及詐欺取財。
Q2:幫別人簽名也算偽造嗎?對方同意的話還會有問題嗎?
若對方事前未同意,幫忙簽名即屬偽造文書。但即使事後取得同意,仍有法律風險,因「當下」簽署行為已造成文書真實性問題,法院仍可能認定構罪。
遇到偽造文書罪該找律師嗎?律師可以怎麼幫助你?
律師能協助你:
- 分析案件風險與構成要件
律師會協助檢視你的行為是否具備偽造、變造或使用偽造文書的法律構成要素,並評估是否符合主觀故意、是否可能導致損害結果,幫助你了解案情的嚴重性與可辯空間。 - 替你準備證據與進行溝通
包含蒐集通訊紀錄、文件來源、當事人授權證明等,並與檢察官或對方律師進行法律協商,以強化辯護立場與爭取有利處理結果。 - 爭取和解、不起訴或緩起訴
若為初犯或情節輕微,律師可協助你與對方達成和解、展現悔意並具體修補損害,增加爭取不起訴或緩起訴的可能性,避免留下前科。 - 爭取緩刑或最輕處罰方式
即便已被正式起訴,律師也能協助準備量刑資料與證明你具備自新意願與社會適應力,說服法院給予緩刑或最低度的處罰,減少生活影響。
即使只是初犯、沒有造成實際損害,也可能因程序不當、辯解不明而導致不利結果。及早諮詢律師,是最有效的自保方式。
遇到偽造文書問題,不需獨自煩惱!
若您正面臨偽造文書問題,或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透過博策法律事務所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與我們聯繫。我們提供最專業的法律協助,為您爭取最佳解決方案。
👉 了解更多服務詳情:【免費法律諮詢說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