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邱竑錡 律師
如果車禍現場因為緊張或慌亂,沒能留下處理現場就離開,這會不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罪?什麼情況下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?初犯真的會被關嗎?如果收到法院或警局通知,又該怎麼自保、爭取權益?
本篇文章完整解析肇事逃逸的定義、構成要件、刑法與行政罰條,結合常見案例與最新實務見解,讓你一次搞懂肇事逃逸的法律責任、後果及補救步驟,幫助你避開法律風險,守護自身權益!
什麼是肇事逃逸?法律定義與常見情境

肇事逃逸的法律定義
肇事逃逸是指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後,明知有事故發生,卻未依規定停留現場、採取必要救護與報警程序,而逕自離開現場的行為。
未碰撞、小擦撞或自摔後離開現場會成立肇事逃逸嗎?
在肇事逃逸的實務認定上,不需要一定發生實際碰撞才會成立肇事逃逸。如果駕駛人因自身駕駛行為導致其他用路人為了閃避而自摔、產生事故,或是在交通過程中發生小擦撞,駕駛人沒有停留現場、協助救護、報警處理,而是直接離開,仍可能被認定為肇事逃逸。
如果只是財物損失,未造成受傷,雖不構成刑事肇事逃逸,但未依程序處理仍會違反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62條,可能面臨行政罰鍰及吊扣駕照等處分。
肇事逃逸者要負的行政責任與罰單金額
行政處罰內容及罰鍰標準
依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第62條,發生事故時未依規定停留、協助救護或報警即離去,屬行政肇事逃逸:
無人傷亡:罰鍰新臺幣1,000元至3,000元,吊扣駕照1至3個月。
有人受傷:罰鍰新臺幣3,000元至9,000元,吊銷駕照。
重傷或死亡:罰鍰新臺幣3,000元至9,000元,吊銷駕照且不得再考領。
無人受傷也會被開罰嗎?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關係
由於刑事與行政責任可同時成立,即使刑事不起訴或無罪,若違反交通管理規定仍需繳交行政罰單。兩者分屬不同程序,無法互相抵銷。
例如:小明騎車撞到路邊停車格內的機車或汽車,小明因趕時間,看四下無人就直接離開,如此也會構成行政責任的肇事逃逸,會受到罰鍰新臺幣1,000元至3,000元,吊扣駕照1至3個月。
罰單申訴與處理流程
收到罰單後可依法申訴,若不服主管機關裁處,可進一步提起行政訴訟。需依罰單指示或洽當地主管機關辦理。
肇事逃逸的刑事責任與緩刑
刑事處罰內容
依我國刑法第185-4條規定,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
致人受傷而逃逸者: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
致人於死或重傷者: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
若駕駛人對死傷無過失,法院可減輕或免除刑責 。例如:忽然從視覺死角竄出的行人或車輛,在駕駛人未有違規,且客觀上不可能有反應時間所造成的死傷。
肇事逃逸初犯與緩刑可能
即使為初犯,構成要件成立則需負刑責。若積極和解賠償並具悔意,法院可酌情減輕刑度或給予緩刑,但並非所有初犯都能緩刑,最終依個案情形判決。
緩刑條件及聲請重點
聲請緩刑時,應提出如
- 賠償損失
- 主動投案
- 協助調查
等證據,最終是否准予緩刑以法院裁量為準。
實務常見爭議與肇事逃逸案例
停車場、路邊擦撞等常見情境
與路邊停放車輛發生碰撞,應留現場報警處理,未依規定離開雖無刑責,仍會被處行政罰。若造成他人受傷未處理,則可能成立刑事肇事逃逸。
我如果完全不知情還會被判肇事逃逸嗎
肇事逃逸罪成立須行為人主觀明知事故發生。若能證明完全不知情(如視線死角),可免除刑責;但如難以證明,檢警多以客觀證據認定應知事故發生。
未留資料、未報警要怎麼處理
未完成報警、協助救護、或未留身分資料,事後可能被認定為肇事逃逸,甚至收到行政罰單或面臨刑事責任。
肇事逃逸發生後的處理流程與自保措施
肇事逃逸收到傳票後該怎麼做?
肇事逃逸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,當事人會收到地檢署或法院傳票。通知與開庭時間依案件複雜度與流程不同,實務上可能在事故發生後數週至數月收到。
收到傳票後應準時到庭說明事實,可事先與律師諮詢後,帶齊相關證據(如行車記錄器、監視器、證人)。若未依傳票出席,可能會被法院裁定拘提。
和解對刑事責任的影響
肇事逃逸罪屬非告訴乃論案件,和解無法免除刑責,但可作為求取緩起訴或減輕刑度的有利事由。和解條件建議由律師協助審閱,確保雙方權益。
保險理賠的限制與重點
有些汽車保險條款將肇事逃逸(尤其刑事成立時)列為重大違約,可拒賠第三人責任險與車體險等;縱使僅為行政違規,也有可能遭保險公司拒賠。遇保險爭議應主動聯繫保險公司並備齊證據。
肇事逃逸追訴時效、紀錄保存與後續影響
肇事逃逸有追訴期限嗎?法律如何規定
依相關資料,肇事逃逸罪的追訴權時效為二十年,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。在追訴權時效內,若檢察官尚未提起公訴,或法院未受理案件,則一旦超過時效將無法再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。
肇事逃逸會留下前科或警察紀錄嗎?
若因肇事逃逸被法院判決有罪,將在良民證、警察紀錄上留下紀錄,屬於有前科情形。即使與被害人和解,肇事逃逸罪屬於非告訴乃論,刑事程序仍會進行。
肇事逃逸多久會被通知?
有關肇事逃逸案,警方接獲報案後,會蒐集現場證據、調閱監視器、聯絡目擊者協助調查,並儘速通知涉嫌人。
依照案件偵辦進度,通知或開庭時間不一,若證據充足,警方會主動尋找當事人,且追訴權時效長達二十年。
肇事逃逸與其他罪名的關聯
肇事逃逸與過失傷害是否會一併成立?
在交通事故中,肇事逃逸行為若同時造成他人受傷,除構成肇事逃逸罪外,也可能成立過失傷害罪。
兩罪處罰對象與要件不同,肇事逃逸著重於行為人未履行現場義務,過失傷害則針對造成傷害的過失行為。
酒駕、公共危險罪與肇事逃逸的交叉情形
若駕駛人在酒駕下發生肇事逃逸,除了須負擔肇事逃逸刑責,也可能觸犯公共危險罪,依不同情節,法院會針對多重罪名一併判刑。
常見迷思與錯誤觀念破解
沒有受傷就不會被判肇事逃逸?
肇事逃逸罪的成立要件之一為有人受傷或死亡。若僅造成財物損失並無人員傷亡,不構成刑法上的肇事逃逸罪,但仍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行政責任,會收到罰單並可能吊扣駕照。
現場和解就沒事了嗎?
即使與被害人達成和解,肇事逃逸罪屬於非告訴乃論罪,檢察官依然可依法起訴,法院審酌和解內容可能酌量刑度,但不會因此免除刑責。
遇到肇事逃逸該怎麼辦?最完整現場應對、證據保全與權益保障

事故發生後的正確處理步驟
1. 立即停留現場
不可駛離,避免構成肇事逃逸。
2. 啟動警示設備
開啟警示燈、擺放警告標誌,確保現場安全。
3. 確認人員安全
優先確認自身及乘客狀況,必要時協助受傷者。
4. 報警與救護
立即撥打 119 求助與 110 報警,通知警方到場。
5. 證據保存
- 用手機拍照、錄影現場狀況(車損、現場位置、傷勢等)。
- 記下肇事車輛車號、顏色、車型及逃逸方向。
- 盡量尋找監視器、行車記錄器畫面。
- 請目擊者協助並留下聯絡方式。
6. 配合警方調查
報警後等警方到場協助處理,領取現場登記聯單、事故圖及初步分析報告。
於事故發生六個月內,若有受傷得提出刑事告訴或申請車禍鑑定。
保險理賠與民事賠償
1. 確認自身保單內容
強制險、第三人責任險、車體險等承保範圍不同。
2. 申請理賠
受害人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,並備妥警方出具的資料作為證明。
注意:有些汽車車體險或第三人責任險在「肇事逃逸」情況下會拒賠。
3. 追究民事賠償
肇事者除需負擔刑事與行政責任,還需賠償財物損失、醫療費、精神損害等。
受害人權益保障重點
- 及時報警、保存證據,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關鍵。
- 可申請警方現場聯單、事故圖、分析報告,若有受傷並於六個月內提出告訴或車禍鑑定申請。
- 若遇保險理賠爭議或賠償困難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協助。
遇到肇事逃逸不用慌!律師可以提供的協助有哪些?
案件分析與法律諮詢
律師能針對肇事逃逸案件,協助分析現場事實、蒐集證據,並解釋刑事、行政及民事責任。只要對肇事逃逸有任何問題,都能獲得專業的法律建議與應對方案,避免誤觸法律或權益受損。
協助警調溝通與書狀製作
律師可協助當事人與警方、保險公司或檢察官溝通,協助提供書面說明、整理證據,並協助書狀、申訴、和解協議、保險理賠文件等法律文書之撰寫。
法院出庭與訴訟代理
在肇事逃逸進入司法程序後,律師能代理當事人出庭,協助答辯、爭取緩刑、減輕刑度,或協助提出有利證據、進行調解或和解談判,確保訴訟程序順利進行並保障當事人權益。
損害賠償與後續法律救濟
針對受害人,律師可協助提出民事損害賠償訴訟,協助理賠、協調和解,確保獲得合理補償。針對加害人,律師能協助評估緩起訴或減輕責任的可能性,並協助申訴、再審等後續法律程序。
遇到法律問題,不需獨自煩惱!
若您正面臨肇事逃逸法律爭議,或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,歡迎透過博策法律事務所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與我們聯繫。無論是家事、車禍、刑事或民事糾紛,我們皆提供專業協助,為您爭取最佳解決方案。
👉 了解更多服務詳情:【免費法律諮詢說明】